“北溪被炸那天,欧盟正连夜开香槟庆祝‘彻底脱俄’,结果转头又签了45亿欧元的俄气大单。”这话听着像段子,可偏偏是正在发生的事。爱尔兰记者布莱恩拍下锚地照片:炸毁的管道沉在海底,旁边却停着装满俄气的船,油罐鼓得像个吃饱的胖子。欧盟嘴硬说“我们已经摆脱俄罗斯”,账单却亮晃晃写着2025上半年进口俄气74亿欧元,比去年还多9%。
先别急着骂谁两面派,把镜头拉近点看细节,你会发现欧盟压根没给自己留退路。北溪被炸后,东欧国家直接断炊,摩尔多瓦停工600兆瓦电力缺口;乌克兰管道也隔三岔五“检修”。管道气断了,欧盟只剩一条活路:买船运液化天然气。偏偏这活路被俄罗斯算得死死的——他们扩建了LNG产能,船队升级,价格还比美国便宜一半。于是法国第一个举手投降,第一季度就砸了6亿欧元买俄液化天然气,进口量暴涨71%,直接把2024年全年的三分之一一口气吃光。
德国更绝,明面上宣布“永不依赖俄能源”,暗地里让法国港口接俄气,再顺着欧洲管网悄悄运回国,2024年居然成了俄气第二大用户。匈牙利干脆懒得演,管道照开,总统还公开说“禁运是自杀”。波兰、波罗的海三国倒是硬气,早早囤了替代气,可他们只占欧盟进口的10%,剩下的工业大户全在摸鱼。
有人问了,不是还有美国、挪威、卡塔尔吗?现实是,美国LNG每立方米1.08欧元,俄罗斯0.51欧元,挪威虽便宜到0.24欧元,可产能就那么多,填不饱欧洲这头大象。国际能源署算过,就算把所有替代源拉满,欧洲也补不上俄气缺口。更尴尬的是,欧洲LNG接收站不够:建一个至少三年,2025年春天储气库只剩37%,比去年少了四成,急得欧盟满世界抢船,最后还是乖乖回头找俄罗斯下单。
说到底,欧盟掉进了自己挖的坑。冷战后他们把俄罗斯当能源后花园,几十年铺了密密麻麻的管道,如今要拆系统重造,没几百亿欧元和五六年时间根本玩不转。偏偏这些年又为了环保弃核弃煤,把天然气当救命稻草,结果风一停、云一多,还得靠天然气调峰。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才24.5%,离2030年目标差着一大截,短期内根本顶不上来。
现在的情况像极了一场大型行为艺术:政客台上高喊“2027年全面禁运”,台下企业偷偷换马甲绕开制裁,老百姓一边骂俄罗斯一边掏双倍取暖费。能源专家说得直白:“当企业利益和政治目标冲突,政策往往难以落实。”换句话说,欧盟不是不懂天然气的严重性,而是不敢懂——承认依赖俄罗斯等于打自己的脸,不承认就得让老百姓买单。
所以你看,北溪被炸只是开场,真正的戏码是欧盟用LNG这块遮羞布,把管道依赖包装成“自主选择”。可数据不会说谎,45亿欧元订单、9%进口增幅,都是欧洲离不开俄气的铁证。短期得靠俄LNG续命,长期要么砸钱改基建,要么接受和俄气长期打交道。
这场自欺欺人的戏码,你猜还能演多久?
配资炒股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